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北京“点亮中轴线”钟鼓楼段亮灯 依传统时辰调亮度色

2022-01-22 10:07 北京日报   田博群  阅读:268 

  “点亮中轴线”钟鼓楼段亮灯

  依传统时辰调亮度色温 分商街民宅定照明效果

  本报记者 张骜

  登上鼓楼向南远眺景山万春亭,一条璀璨的灯光带笔直向南延伸,营造出喜庆欢快的节日气氛。昨晚,“点亮中轴线”景观照明提升项目西城段正式亮灯。灯光带长1.8公里,以钟鼓楼为核心,覆盖旧鼓楼大街和地安门外大街。温暖的华灯为即将到来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虎年春节增光添彩。

  昨晚8点,中轴线上的车水马龙、万家灯火在暖黄色灯光勾勒下,尽显老城古朴、典雅之美。旧鼓楼大街、地安门外大街两侧民居、商铺在灯光照耀下仿佛披上点点“星光”,清晰却不刺眼。

  “终于正式点亮了。”“点亮中轴线”西城段景观照明设计师胡熠看着亮起的灯光带,轻声感慨着。为了这1.8公里的灯饰,她和团队的设计师们忙碌了无数个日夜。西城段作为整个“点亮中轴线”景观照明工程的一部分,隶属于中轴线传统风貌段。按照设计目标,要做到“点亮”一脉绵延的文化,彰显首都魅力;“点亮”京城之脊的格局,放大城市亮点;“点亮”京韵京味的生活,提升主客体验。

  目标明晰,如何把抽象概念具象化,成了胡熠和同事们要完成的任务。按照设计方案,整个“点亮中轴线”景观照明提升项目被划分为6个核心建筑群,搭配6段场景故事:永定门区域“江山永定”、正阳门区域“京韵繁华”、天安门区域“庄严恢宏”、故宫景山区域“壮美紫禁”、钟鼓楼区域“时空流转”、奥运塔区域“时代锦绣”。最终形成“一轴,国之正中;六境,广汇祥和”的效果。其中西城段所在的正是钟鼓楼区域,主题为“时空流转”。

  四个字看似简单,想要充分体现并不容易。怎样才能用灯饰体现出跨越元、明、清的北京晨钟暮鼓、时间更替之美呢?在日常的踏勘调研中,胡熠和同事们思考着,时光流转需要“刻度”来度量,而最好的“刻度”正是中国传统的“时辰”。

  “我们将十二时辰的概念融入设计,通过色温调节,将百姓的生活与时间相连。”胡熠说。

  具体来说,就是从酉时(17时至19时)开始,按照时辰顺序,经戌时、亥时、子时,以暖黄色为基础,实现色温和亮度的微变化。

  由于地安门外大街和旧鼓楼大街在历史上的功能定位不同,照明效果亦有区别。胡熠介绍,地安门外大街是古朴繁华的商业区,因此亮灯时着力凸显商铺;旧鼓楼大街为宁静祥和的居住区,亮灯时则凸显民宅。

  不仅如此,为了做到利旧节约、节能环保,灯饰一律选用结构仿古、体积小巧的LED灯。根据沿街建筑挂檐板制式,有的灯饰隐藏其后,力求达到见光不见灯的效果,最大程度亮出中轴风貌。

  此外,为展现西城段沉稳祥和的氛围,设计师们和什刹海阜景街指挥部经过研讨决定,最大程度利用现有灯杆,在部分段落采用灯光投影的方法点亮中轴线,避免光污染。

  相关新闻

  三年磨一剑,“中轴线游典”出版

  本报讯(记者 李洋)市文旅局历时三年组织编写的《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系列丛书日前出版发行,丛书共4函16册,体量300余万字,填补了深度探访北京中轴线文化旅游资源类丛书的空白。

  全书以营城、建筑、红迹、胡同彰显“古都风韵”,以园林、庙宇、碑刻、古狮雕琢“文明印迹”,以商街、美食、技艺、戏曲见证“薪火相传”,以名人、美文、译笔、传说唤起“文化拾遗”,既有对北京城市整体文化的宏观扫描,又有具体而精微的细节展现;既有活跃在我们生活中的文化延续,也有留存于字里行间的珍贵记忆。

  丛书以学术为支撑,以普及为目的,以文旅融合为特色,以助力中轴线申遗为使命,通过“游”来解读中轴线。内容切入点多,便于读者依兴趣选择;创作手法突出情景化、体验化、专题化,方便读者按图索骥。

  丛书创作者除了研究中轴线的专家外,还包括对北京历史文化有深刻认知的中青年作者,他们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传递中轴线魅力,激发读者探索寻觅的热情。 【编辑:田博群】

44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