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赣州1月20日电“叮、叮、叮!”近日,随着一批参观者的到来,“红杉里”街区所属的赣州市章贡区南外街道红环路社区居委会干部手机接收到一条又一条的信息,提示有外来人员进入。
历经88天的攻坚克难,“红杉里”街区终于要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即将正式对外开放。
“红杉里”街区洁净美丽。丁莲青 摄
章贡区“红杉里”城市更新项目占地120亩,项目改造直面设施老化、管理缺位等“社区痛点”,采取基础更新、资源整合、智能管理等举措,攻坚克难、连续奋战88天,打造出一个“智慧小区、文化社区、文明街区”。其中,智能安防设施的布局打造为小区改造增添了显著的“科技含量”。
“‘红杉里’是我们进行市域社会治理‘智治’探索的重要试点项目。进入新时代,科技日益成为基层韧性治理和社区风险治理的重要手段,尤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大压力,通过加快智能安防小区建设,为社区疫情防控提供智慧化解决方案,是我们今后持续努力的方向。”近日,项目攻坚牵头负责人,章贡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黄继苹说。
将智能安防建设融入整体改造计划
为实现老旧小区从外部面貌到内部功能的更新,章贡区委政法委在设计改造之初就同建设方南外街道办事处积极对接,要求引入智慧社区建设理念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
据了解,“红杉里”城市更新项目位于南外街道红环路社区的西南方位、文明大道西段,结合原有的红环路智能安防社区整体打造计划,此次改造着重把简单的视频监控提升到完整的智能互联。
经统计,在该项目中,建设方补盲、加密公共视频24台,安装高空公共视频34台、网络半球公共视频10台、全结构化公共视频4台,实现街区全覆盖无死角监控。
以精细化治理提升公众安全感
人员、车辆进入街区被实时记录,监控系统实时抓拍高空抛物,电动车辆充电隐患实时传送……如今,“红杉里”街区原住民有了共同的心声:“住在这里,不但有文化氛围,还有安全感。”
居民的安全感来源于“红杉里”城市更新项目的科技支撑。
为了提升街区“智慧”水平,“红杉里”街区装配了智慧路灯杆、智能垃圾回收站、智能物联网烟感采集终端、一键紧急求助系统、高空抛物监测系统……整个社区总计安装智能安防设备174套,覆盖居民生活和游客来访的各个场景,将社区家居、社区物业、社区医疗、社区服务、社区市场、电子商务等全部“网起来”,不断提高社区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如今,工作人员可以在电脑上实时监测‘红杉里’街区各个角落,外来人员、车辆可以轻松识别,如果有老人突发疾病,摁下‘一键紧急求助’按钮,社区干部会第一时间收到提示信息,还可以从视频中看到老人具体情况,智能安防设施切实解决了以往社区治理的痛点、难点,以精细化治理提升公众安全感。”参与此次项目改造的南外街道干部钟文俊说。
以数字技术赋能基层韧性治理
为提升风险感知方面的准确度和时效性,“红杉里”城市更新项目投入了360余万元资金用于智能感知设备的布局,将“技防”“物防”的应用做到极致,配合后续社区网格化治理模式的提升改进,进一步调动“人防”的积极作用,真正实现“群防群治”,以数字技术赋能基层韧性治理,有效提升城市社区应急管理能力。
智能安防在“红杉里”项目乃至红环路社区的运用只是章贡区智能安防小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为推进智能安防小区建设,探索市域社会治理“智治”模式,章贡区在谋划蓝图、打造平台、发挥效能、构筑屏障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经过两年的建设,打造出集成高效、智能管用、安全可控的区级智能安防小区平台,将全区智能安防小区前端公共视频采集的数据统一接入汇聚,形成强大“数据池”。
同时,该区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推进终端布局。对新建小区实行同步配套,纳入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内容,2017年以后新建的24个商业小区已全部完成升级改造。对老旧小区实行政府托底,把智能安防小区建设与老旧小区改造、农民返迁房安置、示范镇建设、社区建设相结合,统一规划、实施,整体投入已达6000万元。其中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建成214个智能安防小区,“红杉里”就是其中的典范。(丁莲青 刘尊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