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人员说,门口那个摄像头,只是在“统计客流”
咱的脸可能被“卖”了
在某些商场、店铺,通过安装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采集进店顾客人脸信息,已不是秘密。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人脸识别技术公司虽然嘴上说已停止该业务,但买卖人脸照片的生意他们还在干着。
现状
产品不难找 2000元一套
在搜索引擎或电商平台输入“人脸识别摄像头”“门店人脸系统”,很快能找到多个提供此类产品的公司页面。
“门店人脸识别,新零售系统解决方案,客流统计数据。”一家企业在推广页面中如此宣称产品。记者联系上该企业客服,咨询购买能够分析顾客人脸和个人信息的摄像头,其回应去年开始公司便不再涉足此类业务。
与此同时,也有个别公司仍在出售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但工作人员表示设备只是用来辅助统计客流,不会过多采集顾客信息。“AI人脸识别,准确识别率超99.99%,精准识别人脸信息……”深圳一家科技公司的官网上,该广告占据了主要页面。页面介绍,人脸识别客流统计系统可运用于商业综合体、图书馆、小区等场景。记者联系公司负责人,其表示目前带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属于公司客流统计管理系统的一部分。
“摄像头200万像素,支持复杂环境下的人脸抓拍,支持最多同时32个人脸检测。”该负责人说,系统要完成搭建,除了在店内适当位置安装摄像头之外,还需要能存储数据的云平台。“如果都在我这里购买,平均下来每个摄像头也就2000多元钱,施工费用你自己出。”
隐患
数据可自管 买卖风险大
那么,购买辅助客流统计的人脸识别摄像头,能获得什么信息?是不是仅用于客流统计,就没有风险了?
一名行业人士介绍,此前一些商场或门店使用的人脸识别拍摄系统,主要是通过拍摄顾客面部来识别、采集和分析顾客信息。而现在,则主要变为了以“撞线”统计客流,“比如辅助统计系统,在门店地面画一条线。只要有顾客进店,就能‘碰’到横线,于是客流统计就会记录下来……”
尽管相关企业宣称摄像头不在后台显示人脸信息,但其实只要顾客进店,安装好的摄像头就可以拍摄到每一位顾客的面部信息。而拍摄下来的人脸,究竟存储在了哪里、是否会脱敏处理,被设备采集的顾客完全无法控制。相反,在这背后,买卖人脸信息数据的灰色市场一直都在。
一家名为“数据标注共享”的聊天群中,就有人出售人脸照片。“我们专门是做人工智能人脸面部数据采集的,都是固定拍摄。”一名卖家表示,其手中有3000人左右的面部图片,主要是在大专院校采集学生数据时留下的,“要的话20元一个人。”该名卖家表示,他们采集的人脸数据相比其他设备采集的人脸更好,“每个人有20张图片、5段视频,AI测试这样的全方位的采集,好得多。”
这样的人脸数据买卖并非个例,此前也有媒体报道,在某些网络交易平台上,只要花2元钱就能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而5000多张人脸照片标价不到10元。
说法
安装摄像头须明确告知
“摄像头有很多种类别。一般来说,要在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是必须出于维护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才去设置的。”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朱巍说,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所收集的个人图像、身份识别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用于其他目的;取得个人单独同意的除外。
朱巍同时介绍,《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五条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因此,相关方面必须在显眼处明确告知消费者安装了摄像头。
朱巍认为,即使客流统计的摄像头是在去标识化的情况下拍摄,也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因为从功能上来讲,所有的人脸、表情等等,都是可以记录和获取的。而商场、商家拿这些拍摄到的顾客画面去做什么,是不是真如其所说不会侵犯隐私,是无法掌控的。”他提示,在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不能任性,更不能把拍摄到的内容拿去做不法使用或分析。本报记者 李松林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