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州1月15日电 (记者 林春茵)在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岳峰镇桂溪社区里,有个台胞聚集的“台湾小镇”。最为台胞津津乐道的,是台湾乡建团队在这里营造的“台湾社区”,尤其是台湾社区规划师王佳凌团队联合多家社工组织运营的福建省首个“儿童国际友好型社区”桂溪儿童国际友好型社区。
王佳凌是福州市妇联实施的“培雁计划”里,一位台籍“领头雁”。记者15日见到王佳凌时,她正为孩子们设计一系列寒假绘本阅读主题活动。她对记者笑说:“一放假,小神兽们就要来啦。”
王佳凌(右一)参加海峡妇女论坛。 福州市妇联供图创建福建首个儿童友好社区
几天前,在刚刚闭幕的福州市人大政协两会上,福州市市长吴贤德代表市政府的工作报告上提出,在有条件的地区鼓励支持创建妇女、儿童友好城市(社区),也鼓励在闽女台胞积极投身两岸共同家园建设。
目前,王佳凌和台湾建筑师吴正隆的乡建团队正在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岳峰镇桂溪社区的“台湾人才小镇”打造运营“台湾社区”,其中就包括福建首个“儿童国际友好型社区”,已挂牌运转月余。
福州市晋安区新秀社区闽台“我家小院”里,王佳凌在整理花草。 林春茵 摄基于台湾经验的桂溪社区“儿童国际友好型社区”先行先试。王佳凌有一连串的创意和想法,书香、友善、笑声,“让社区里的每个孩子都有发小”。
王佳凌来自台北,曾任台湾文创企业小熊妈妈股份有限公司高管。近年,她加入吴正隆教授团队,在福州和宁德等地以社区营造方式投身于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负责社区文化“创意”和为社区居民搭建“睦邻”桥梁。
在桂溪社区“台湾小镇”打造“台湾社区”,王佳凌团队配合福州市政府、晋安区政府为台青入驻生活便利提出设计以及更多建议,设计了标识LOGO,还推出台湾社区爱心店,计划发动店家一起联盟开展社区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和帮扶服务。
1月18日,台湾小镇将迎来大批驻榕台胞安家入住。“未来还将招募台湾同胞入驻爱心店联盟,帮扶台青就业创业。”王佳凌说。
“楼道文化”温暖记录改革变迁30年
作为福州市晋安区两岸社区交流中心创新化社区治理项目,闽台专家们联手把福州市晋安区新秀社区一个垃圾角,改建为种菜的闽台“我家小院”。
“收获的瓜果蔬菜优先送给社区的困难户和空巢老人。”王佳凌说,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在于“睦邻”,这也将为孩子们做出“爱”的榜样。
33岁的新秀社区党委书记阮瑶已经在畅想未来:通过搭建“社区 社工组织 我家小院联席会”工作体系,用亲子学堂、邻里文化节等丰富活动将居民凝聚在一起,未来,还将推动社区议事厅功能,实现社区居民高质量自治。
“‘一亩三分地’,一分种菜、一分种花、一分种果,剩下一亩种友善。”王佳凌笑说,花钱甚少,变化可喜。“台湾走过社区治理的路,点子都攒在脑里。”
在福州市晋安区茶园街道电建一公司小区里,王佳凌鼓励和启发居民梳理共同的“时代记忆”,提炼出最暖心的关键词,来命名楼道上下的“大家庭”。
“匠心楼”——这住的是车间一把好能手;“发小楼”——楼上楼下几十年一起长大;“牵手楼”——这里一定住着不少深情伉俪,还有那老人孩子的大手牵小手……如今,楼名的由来、发小们每年一起过生日的照片,都张贴在过道上。一位居民告诉记者:“我会指着相片把我们的故事告诉孙子,这是个很有爱的做法。”
“这些时代记忆是祖国改革变迁的投影,值得去铭记,骄傲地传递给下一代。”王佳凌说。她和吴正隆教授也因此收到了一份来自社区的珍贵礼物——电建小区荣誉居民证书,“这份礼物我们都特别喜欢”。
烟火气带来“不寂寞”的老年
不过,在福建晋安区茶园街道环南社区,当王佳凌建议整理小区的“前世今生”故事并上墙时,居民们犹豫了。“他们很舍不得仅有的宣传栏。”王佳凌笑着回忆,对方恳切地商量说,“您的主意特别好,但这里能不能保留一些版面,我们要在过年过节时,为居民们写上祝福祝贺的话。”
这小插曲让王佳凌备受感动。“小区的老年人特别多,我们期许给他们一个‘不寂寞’的老年。”王佳凌说,“收获了肯定、尊重和友好,我们要更用心地为小区提供他们喜欢的、对未来更好的社区规划方案。”
在福建省社会治理改革进程中,福州市晋安区探索的两岸社区治理经验做法成为一个成功的样本,得到民政部的肯定。王佳凌也因助推两岸社区事业融合而受到福州市妇联的赞许。
在第十三届海峡论坛期间,王佳凌受福州市妇联所邀,参加海峡论坛·海峡妇女论坛。期间王佳凌和几位闽台姐妹“很有共鸣”,大家觉得可以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合力把适宜的台湾社区经验移植到大陆来,“觉得好,就去做”。
从种菜种花的台胞,到助力台青逐梦的“摆渡人”,王佳凌实现了一个完美转身。她说,大家一起融入福州这片“有福之州”。(完)
【编辑:王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