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钥匙医生”:“有种浪漫叫陪你慢慢变老”
■本报记者 王宛艺
“速冻”的上海,静安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长、上海首批家庭医生严正,依旧每天提着医疗装备包、骑着小电驴走街串巷——治病听诊、换衣擦身,悉心照拂辖区内的老人。他已陆陆续续接过50余名老人家里的钥匙,“一想到他们在家等着我,就必须干下去!”他将其称作“约定”。
20多年来,严正累计上门服务4.9万余人次,建立家庭病床1337张。在他悉心照顾下,老人们原居安老更加踏实安心。他笑称:“有种浪漫叫陪你慢慢变老,这个人,可能是家庭医生。”
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向社会发布了2021年“诚信之星”,严正得以获评。“这样一份荣誉,不单是给我个人的,是对整个上海市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工作的肯定。”严正对上海家庭医生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51把钥匙:20岁的承诺,“无论刮风下雨都必须干下去”
20多年前,严正入职不到一年,当时的万荣地段医院就找到了新发力点:为满足社区居民对上门医疗服务的需要,医院于1996年底开设“家庭病床组”,严正成为上海市首批家庭医生。就这样,20岁出头的严正每天挎着包、骑着自行车,开始了“连轴转”的日子。无论刮风下雨,严正都要出诊,这一做就是27年。老人的心门也打开了:“我就认严正这人!”
彼时56岁的陈少芳,突发脑梗塞、肢体偏瘫,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严正为她量身定制了康复训练方案,为了不间断治疗,不论刮风下雨都准时来到陈阿姨家中。几个疗程后,陈阿姨能自行翻身起床了。
一个天寒地冻的下午,上海难得下起了雪,马路上积了冰。门铃响了……当她看到浑身湿透、眼镜还碎掉的严正朝她微笑,陈阿姨哽咽了。严正却轻松地笑:“这两天天冷,您血液循环不好,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呀!”看着嘴唇冻得发紫、却心心念念牵挂着自己的小严,老人郑重地拉着严正:“这是我家钥匙,你啥时来都可以,我早就把你当作家人了。”
“无论刮风下雨都必须干下去!”严正知道,“信任是人跟人交往慢慢积累起来的,重诺守信,以诚相待,别人也会真心待你。”
就这样,1把钥匙、10把钥匙、51把钥匙,“钥匙医生”的美名不胫而走,越来越多患者和家属把钥匙交给了最信任的严医生。
1337张家庭病床:“这么多年了,离不开小严”
“这么多年了,我们离不开小严。”一句话,是老人们的最高认同。
有老人患有认知症,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可他每天挂在嘴边的就是“严医生来了吗?”严正会哄他吃药、逗他说笑、陪他聊天,连李老伯的子女也笑着说:“老人对严医生比对他们还要亲呢。”
一天中午,出诊回到医院的严正刚想吃饭,就接到李老伯女儿的电话,说老人吵着要去找严医生,失踪了。严正放下碗筷,立即和李老伯女儿分头寻找。一个多小时后,终于找到了老人。看到老人全身无力坐在地上,严正蹲下来哄着老人爬上他的背,一步一步把老人背回家。
“再多的话语都无法表达感激之情。”当李老伯女儿拿出钱来想表达谢意时,严正谢绝了:“老伯是病人更是家人,这都是我该做的。”
6位“90后”的加入:“严正”们接续传承
为了帮助其他家庭医生更好开展工作,2008年,严正创新工作室成立。团队由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临床护士和信息技术人员组成,承担辖区内的门诊出诊、家庭病床及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服务工作。
严正还总结了数十年来的服务经验,探索整理出简便易学的“五心工作法”:进入家庭需留心,接待老人有耐心,收集病史要细心,治疗方案合理用药求精心,最关键的是要有一颗责任心。
现在,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名“90后”也加入这个“大家庭”。同样一个风大雨大的午后,“90后”社区医生武霞霞就像严正一样,拿起医疗装备挎包,上门为老人提供服务——这份初心和承诺,将接续传承。 【编辑:王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