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匆匆,时光无言,实干是最好的承诺!
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定睛回眸,一幅江西工业经济蓬勃向前的恢宏画卷展现在眼前——
2021年前11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39012.2亿元,在全国排名进位至第12,全年收入预计突破4万亿元;首个落户江西的央企总部——中国稀土集团在赣州挂牌成立;江铜集团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江铃集团、新钢集团携手迈入千亿企业行列,百亿企业新增7家、达到35家;宁德时代新能源项目总投资达500亿元……江西工业发展可谓喜事连连,惊喜不断。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
全省工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感恩之情、奋进之心、担当之行,坚决扛起“作示范、勇争先”的使命责任,为携手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精彩华章做出工业新贡献。
1 稳中有进 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岁末年首,捷报频传——
成功签约34个项目!签约总金额达656.7亿元!2021年12月28日,南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大会上传来的好消息令人振奋。2021年1至11月,按工信部统计数据,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完成营收5898亿元,居中部地区第一位。全省电子信息产业正成为推动我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引擎。
推动高质量发展,“稳”是前提和大局,“进”是目标和方向。
坚持稳字当头、稳字托底,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优先的位置。去年以来,我省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体系化谋划顶层设计,靶向式制定重大政策,推行产业链链长制,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推动“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工业主要指标稳步进位。
全省工信系统扛起责任担当,以工业一域之稳定为全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坚实支撑。
数据是最有力的见证。2021年,全省工业经济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稳中提质良好态势,江西工业运行“成绩单”持续抢眼——2021年前11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增速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39012.2亿元,同比增长27.5%,高出全国7.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八位;两年平均增长15.8%,高出全国6.1个百分点,列全国第四位。2021年1至11月,全省推进投资20亿元及以上重大工业项目389个、总投资1.31万亿元。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6.3%,列全国第十位、中部地区第二位;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8.3%,列全国第六位、中部地区第二位,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1.7%。
2 稳中提质 厚植产业转型升级沃土
2021年6月,落户萍乡市湘东区工业园的普天高科有限公司,一项新近研发的产品“高温烟气一体化净化设施”进入中试阶段,正式投产后,每件产品的售价将提高近10倍。
经济要转型,产业要先行。目前,传统产业仍是我省经济的主导力量,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繁重。立足现状、面向未来,全省工信系统全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模式在传统产业中的转化应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化解过剩产能,推进有色、建材、石化、钢铁、纺织服装、食品等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在江西南大门——赣州市全面推进“赣州纺织服装产业带”建设,该市现有纺织服装企业超过5000家,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0亿元,实现了纺织服装产业的倍增升级。
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去年以来,我省积极编制重点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打好工业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累计培育省级绿色工厂144家、绿色园区3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2021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7%,较上年同期降幅扩大5.9个百分点。目前,全国被认定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的工业设计企业一共33家,我省有2家。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我省新经济新动能快速成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VR成为江西“新名片”,产业规模连续两年实现翻番;物联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产业规模突破1100亿元。
3 稳中向好 工业产业迈向中高端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压舱石”,科技创新则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智能无人小车精确无误地搬运铜箔原料,生产设备上的智能仪表、无线传感器通过5G网络实时将生产线上的温度、流量等指标数据传输给监控室大屏幕……这幅出现在鹰潭鑫铂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画面,代表着江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交汇点,如何紧抓科技这一关键变量,持续为高质量发展蓄能,是江西工业经济必须答好的关键一问。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是一切科学技术的源头。基础研究根扎得越深,科技创新之树就越枝繁叶茂。目前,我省已培育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3家、企业技术中心508家,发布首批“赣出精品”136个。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江西研究院、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BSI碳中和(江西)创新研究中心……2021年以来,我省深入实施国家级创新平台攻坚行动,一批高能级的科创平台相继落地,加快推动创新要素集聚,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加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力度,2021年,全省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4家。
以创新为“引擎”,赋能高质量发展,江西经济向新、向优中蝶变。
“优”在经济结构——2021年前三季度,我省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4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占GDP比重34.3%,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彰显了我省产业结构保持基本稳定,制造业占比提高,经济协调性不断增强。
“新”在新兴动能——2021年前11个月,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9%、16.0%、17.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23.8%、37.9%、27.8%。
围绕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产业链现代化,我省坚持不懈把项目建设与铸链强链引链补链工程、产业竞争力提升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工业产业迈向中高端。
4 行稳致远 在“闯创干”中走前列
赣鄱大地,大有作为。
工业的崛起离不开好的营商环境,好的投资政策,“第一等的工作”作风。
去年以来,全省工信系统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以纾困解难为重点,不断提升助企帮扶能力,实施跟踪培育,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条件成熟的企业应入尽入,应统尽统。认真分析研判工业指标,透过指标发现、找准问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解决问题,推动工业企业增产增效。通过精准帮扶企业,推动企业问题解决,稳定工业经济发展基础,全省中小企业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11月底,全省规上工业中小企业达14931家,较上年末净增1427家,提前实现年度目标。
全省工信系统还推动建立产业救济部门协调机制、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纾困解难帮扶专班工作机制、企业特派员制度,持续推进省、市、县三级领导联点帮扶企业机制,帮助企业和园区打通堵点、痛点、难点。截至2021年11月底,全省各地各部门收集梳理涉及产业链发展的各类问题共808个,已办结752个,办结率93.1%。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赣鄱儿女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续写江西工业的新荣光。
2022年是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深化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畅通产业内外循环、着力提升我省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站在新起点上,江西工业发展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步伐坚定,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行稳致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1年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大事记
1月11日 2021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
1月21日 “回顾‘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暨江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
2月19日 全省工信系统推动春节假期后企业开复工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3月1日 2021年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重大项目开工暨“项目大会战”动员大会在南昌举行,开工重大项目821个、总投资7458亿元。
4月6日 《江西省制造业产业链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3年)》正式印发。
4月13日至14日 2021年中国商飞全球供应商大会暨中国商飞-江西省大飞机产业培育会系列活动在南昌举办。
5月14日 全省中小企业工作座谈会在南昌召开。
5月25日 工信部工业互联网网络上饶实训基地揭牌成立,为我省首家工业互联网领域实训基地。
6月3日 工信部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无线电点亮革命征程”短波通联活动。我省圆满完成红色革命圣地井冈山、中央苏区瑞金两个通联点任务。
6月4日 全省加强企业帮扶工作视频部署会在南昌召开。
6月9日 《2020年度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市县名单》公布。
7月8日 “百年辉煌红土地 感恩奋进谱新篇”江西省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召开。
7月13日 工信部正式批复同意上饶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填补我省空白。
9月7日 《江西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正式印发。
9月10日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江西研究院在鹰潭揭牌。
9月13日至14日 2021年全省工业强省推进大会在宜春召开。
9月25日 江西省纪念人民军工创建90周年座谈会在南昌召开。
10月15日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西分院和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江西分中心签约仪式在南昌举行。
10月19日至20日 2021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在南昌成功举办。
10月29日 2021中国航空产业大会暨南昌飞行大会开幕。
11月19日 江西省“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规划新闻发布会召开。
12月10日 首届“赣出精品”名单公布。
12月23日 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在赣州正式挂牌成立,填补了我省无央企总部及注册地历史空白。
12月24日 工信部发布全国首批29个“千兆城市”建设成果名单,我省南昌、九江、上饶3个城市上榜,达标数量居全国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