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盐城1月10日电(徐珊珊)1月10日至11日,全球滨海论坛在江苏盐城召开。在分会场“机遇与挑战:保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滨海生态系统”上,中外专家学者聚焦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共同探讨滨海湿地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2019年,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盐城黄海湿地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中国首处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
航拍盐城黄海滩涂湿地。 孙华金 摄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万自明表示,维护生物多样性是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措施,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标志。候鸟不分国界,各国都有保护候鸟栖息地的责任,希望所有国家和地区深化交流,增进合作,为候鸟保驾护航。
“鹤类是湿地水鸟的重要类群。当前,我国的鹤类生存面临着很多威胁和挑战,包括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希望通过鹤类的保护,促进相关自然保护地的建设。通过鹤类的保护,我们可以实现整个区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旺说。
位于盐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是中国首处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 孙华金 摄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主任陆军认为,对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上数以千万计的候鸟来讲,黄渤海滩涂是重要的停歇地和补给站。滨海生态系统同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不仅要关注候鸟需求,也要关注人类发展,实现人鸟和谐共生的生态建设目标。
作为黄海湿地的新晋网红,勺嘴鹬和丹顶鹤、麋鹿并称为湿地“吉祥三宝”。每年,这个自带“饭勺”的可爱小鸟都会长途跋涉来到盐城。在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常青看来,申遗的成功,加强了栖息地的保护。中国南部沿海作为勺嘴鹬越冬地,正面临着环境日益被破坏。对于迁徙停歇地的地貌变化等,都值得进一步关注。
国际湿地公约东亚区域中心执行董事徐昇吾表示,《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中提到了关于湿地生态和减缓灾害发生的条款,需要制定一些措施,执行具体管理计划,更好地管理当地的自然资源,同时鼓励将灾害减缓的措施主流化到管理方案、政策措施、经济措施中。(完)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