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0日 新余日报 06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变样”之年。贫困人口如何实现脱贫致富的“大变样”,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为了切实达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杨桥镇把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抓紧抓好,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充分就业,让贫困人口的思想从“等靠要”转变为“靠自己”,在“家门口”实现有事做、有钱赚。
一变:招聘信息精准推送 游子归家有奔头
“我小学一毕业就出去打工了,现在就想在家多照顾我父母。”黄雷雷是文江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三口,父母残疾,生活的重担让这个才过而立之年的青年饱经风霜。今年,经县、镇就业部门“牵线搭桥”,在外漂泊多年的他在本地就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帮助返乡贫困劳动力就业,该镇对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和就业意愿进行了摸底,详细了解其就业需求、文化程度、技能特长等基本信息,针对有意向县内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精准推送本地企业招聘信息,“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开启贫困劳动力全天候线上服务模式。除了黄雷雷入职诺安口罩厂外,还有新楼村贫困户黄智入职分宜县钟氏木业等共计10余名返乡贫困户实现县内就业。
二变:加速企业复工复产 在家就业有盼头
白天去上班,晚上干家务,还能把“工作”带回家中做,在杨桥镇观光村新昌电子厂里,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圆了就业梦,这其中还有不少贫困户的身影。车间内,四十多名工人和以往一样忙碌着,不一样的是每个人都戴起了口罩。疫情形势稍缓,该镇开足马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多措并举加速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化解贫困人口疫情之下的“就业难”。
“今年已经开工一个多月了,厂里每天给我们量体温、发口罩,蛮好的。”观光村贫困户任新兰说道。她患有肢体4级残疾,不方便外出务工,就地就业解决了任新兰的难题,凭借着自己的劳动获得稳定的收入,任新兰家庭已于2015年脱贫。
三变:扶贫基地有效带贫 辛勤劳动有甜头
阳春四月,草长莺飞,正是中草药夏天无收获的季节,在潭湘村产业扶贫基地,广阔的田野里上百人正在辛勤劳作,他们熟练地捡起夏天无放到身边的背篓中,经过挑拣、清洗、过称之后,就能领到当天的酬劳。潭湘村诚义种植专业合作社不只是该村的产业扶贫基地,还是本镇的就业扶贫车间。潭湘村贫困户何庄牙身体不好,以往也没什么收入,如今他“摇身一变”成为扶贫车间的工人,闲时做做杂事,忙时跟青壮年劳力一起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我们合作社流转了300亩土地种植夏天无,日常就有五六名贫困户在这里做事,现在赶上采摘收获,不少村里人来这里打打零工,一天能有上百人,你看那几个都是贫困户。”合作社负责人林喜生指着不远处在地里埋头苦干的农户说道。
杨桥镇举全镇之力稳就业、保民生、助脱贫,镇村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实干为行动指南,促变样为工作准则,用快马加鞭的劲头让贫困劳动力捧起自个儿的“硬饭碗”,让贫困人群更有奔头、盼头,真正尝到甜头。(来源:新余日报)
编辑:王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