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1月5日电 题:探访“中国龙舞之乡”铜梁:彩扎忙订单满收入丰
作者 马佳欣 赵武强
“这批订单有2万只灯笼,两条大彩龙,10多个灯组,产品除供应本区春节期间市场外,还发往市外。”正在给大彩龙上色的车间管理员刘文于说,从10月份开始,龙灯彩扎生意进入了旺季,一直要忙到大年十五以后。
重庆铜梁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龙舞之乡”,随着春节的临近,铜梁龙灯彩扎迎来一年中最为繁忙的时节。5日,在铜梁区太平镇坪漆村,龙灯彩扎车间堆满了彩龙、造型各异的灯组和大大小小的灯笼,村民们正在赶制全国各地的订单,有的裱糊,有的焊接,有的打包装箱,忙的不亦乐乎。
“去年,村里彩扎收入超过100多万元。今年刚开年,生意就不断,预计收入会更多。现在坪漆村的龙灯彩扎可以说是‘窗户上的喇叭——名声在外’呢。”该村支部书记赵东阳说。
太平镇坪漆村坡陡沟深,生产条件差,产业缺乏,过去是重庆市级贫困村。2015年以来,该村通过“两不愁三保障”落地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产业发展,如期摘掉了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帽子,取得了脱贫攻坚阶段性成果。
脱贫村如何巩固成果?太平镇党委、镇政府及时把这一命题摆上了办事日程。
早在明清时期,地处渝西腹地的铜梁就以“铜梁龙”工艺制作的宏大奇巧、舞技表演的粗豪而闻名川东南,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铜梁龙舞”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坪漆村过去是铜梁龙灯发源地之一,不仅有着丰厚独特的文化底蕴,还有从坪漆村走出去的周合平、周建两位市级龙灯彩扎工艺美术大师和市级“非遗”项目龙灯彩扎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发展龙灯产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镇村的邀请下,在外务工的周合平、周建两兄弟欣然回到村里担任技术顾问,免费向村民传授龙灯彩扎技艺。村里也因势利导办了多期非遗龙灯彩扎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包括脱贫户在内的村民都掌握了彩扎技术。
2018年,在铜梁区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建起占地2000平方米的龙灯彩扎车间,铜梁区文旅委派出文化干部驻村指导,通过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一条开发龙灯文化产品增收致富的门路。
图为重庆铜梁区太平镇坪漆村乡村振兴车间,村民正在赶制灯笼。 赵武强 摄走进车间一侧的产品陈列室,就能看到通过村民之手制作的栩栩如生的彩龙、灯组、灯笼、花卉、瓜果、猪羊等龙灯产品摆满了柜架,外地的客户通过网上选定产品就可下单订购。
在灯笼扎制车间里,身为车间组长的农妇赵培芳一边检查灯笼的质量,一边叮嘱大家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并不时纠正村民没有做到位的地方。
年近6旬的脱贫户周光学是车间的一名焊工。他被村里安排进车间后,肯学肯钻,很快成为一名焊接的熟手。2020年参加重庆市贫困人口技能培训成果展示活动中荣获焊工项目三等奖,在镇里被传为佳话。
“现在我在家门口的村彩扎车间上班,收入稳当,日子越过越好了。今后,我还要把技术学精,争取多挣收入,过上更好的小康生活。”周光学笑呵呵地说。
“彩扎一不挑二不抬,是轻巧活路”“工艺有人教,熟能生巧,一天下来百十元就到手”“在家门口上班照顾了老小,还兼顾了家务,一举几得”……彩扎鼓起村民的腰包,欢声笑语在车间里荡漾,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