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在当下的网络舆论场,别有用心的谣言炮制者俨然张开了他们的血盆大口,肆无忌惮地向法治的底线和红线发起冲击。
无风不起浪?不不不,如今的造谣者连“开局一张图”都省了,没有风那就自己煽,没有浪那就自己扬。恶意捏造、操纵民意,网络的清朗环境如今已被这些“脏流量”弄得歪风阵阵,恶臭熏天。
据笔者观察,在评论区里“作妖”、带节奏的账号大致有这样几个共同点:
喜欢八卦绯闻,大量转发娱乐明星相关动态,沉迷于各种来源不详的煽色腥“小道消息”;习惯出口成“脏”,是各种“阴谋论”的拥护者,在那些造谣贴中随意攀扯,故弄玄虚,热衷用恶意谣言恶意中伤别人,无中生有。
更有甚者,通过各种看似风趣的“梗”和“段子”,试图将严肃议题娱乐化,将自己塑造成和年轻人打成一片的“意见领袖”。
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此类事件中的明显套路。那些网络黑手与网络推手勾结起来,那些造谣博主与网络水军相互勾连、互为策应,恶意扰乱网络环境,有组织、有目的地引导网民从不严肃的角度解构时代话题、解构共同理想。
但还就真有不少网友上了套。他们抱着“吃瓜”的心态“强势围观”,伸长了脖子,生怕漏掉造谣者精心编造的任何一个离奇细节。他们不去思考,也不求追索,只在造谣者兴风作浪时跟着起哄造势,仿佛这危机四伏的“热闹”与他们毫不相干。
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中写道:“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这种现象似乎正在成为现实。吃瓜群众的前身是围观群众。
正如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的总结:“吃瓜群众”代表的无非是“无责任、无判断、无担当”的“三无心态”。相较于围观群众而言,吃瓜群众入戏更深。
面对这些层出不穷、漫天纷飞的谣言,我们不禁要问:
一问:谁是谣言“始作俑者”?
互联网为我们带来给强大信息场的同时,也被少部分“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为了获取“脏流量”,造谣者在网上故意编造和散布谣言,吸引眼球、博点击率,从而煽动网民情绪、混淆视听、制造混乱,激化矛盾。
颇具迷惑性的是,这些造谣者往往采用描述隐晦、半遮半掩、故作欲说还休的姿态,利用不明真相网友的好奇心,放大猜忌、蛊惑人心,可谓唯恐天下不乱。
二问:谁让谣言满天飞?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你是一个看客,你又不仅仅是一个看客。我们每个人都是网络参与者,所谓“三人成虎”,谣言制造者正是利用了网民的从众心理,善良的网民被带节奏而不自知,也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你的围观、评论,你的自以为“正义守护”,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了造谣者实施网络暴力的“帮凶”,围观需理性,评论别随性。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升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不信谣、不传谣。每一位网民都有发表言论的权利,但也要对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次转发负责。
三问:谣言为什么屡禁不止?
造谣成本低,辟谣难度高。谣言四起,不明真相的网友成为挡箭牌,造谣者却躲在暗处自鸣得意,不能任凭造谣者嘴皮子一动就让谣言满天飞。治理谣言,需所有网友共同抵制,也需要监管的加强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全流程追责严惩。
对于又蠢又坏的“网络黑社会”,我们必须以雷霆之力加以管控,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整个网络社会的生存空间,冲击公序良俗的底线。而对于被利用的不明真相的网友,我们应当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和价值观。
此类事件发酵过程也值得深思。权威媒体、主流平台必须抢占舆论高地,先声夺人,化被动为主动,才能让网络环境不被别有用心的暗黑势力侵蚀和裹挟,保障互联网舆论环境的风清气正。
这些年,网络暴力和污名化事件时有发生,从公众人物到你我周围的普通人,都有可能成为被网暴的对象,这样的事也有很多,这一次是看客,下一次也可能会是你我他。必须让网暴者、造谣者付出沉重代价。既然网络暴力和谣言“全套”而来,那么,反击和严惩也要“高配”回应!让谣言止于智者、网暴止于治者。网络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合力,需要来自“每一个你”的理性判断、刚正不阿、携手守护!你,不仅仅是一个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