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山东深挖“两河文化”时代价值 推动沿线非遗交流互鉴

2021-12-24 10:04 中国新闻网   朱延静  阅读:340 

  中新网泰安12月23日电 (吕妍)“河和之契:2021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周”活动12月23日在泰安启动,促进山东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利用、弘扬,推动全省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互鉴、融合发展。

非遗传承人在现场制作“齐河黑陶”。 吕妍 摄 非遗传承人在现场制作“齐河黑陶”。 吕妍 摄

  此次非遗交流展示周由中国文旅部非遗司指导,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泰安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非遗展览展示研究中心总策展,集中展示100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为“文明的赓续”山东省黄河流域振兴传统工艺集萃展、“流动的文化”山东省大运河沿线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成果展两大部分。

舞蹈《厚土》生动展现了黄河滩区迁建工作。 吕妍 摄 舞蹈《厚土》生动展现了黄河滩区迁建工作。 吕妍 摄

  记者当天在开幕现场看到,舞蹈《厚土》生动展现了黄河滩区迁建工作;鲁西南鼓吹乐《吆嚎!大运河》呐喊出大运河一路流淌的从容与自信;柳子戏、吕剧和山东梆子的经典唱段,则表现出山东地方戏在新时代非遗传承人努力下的与时俱进。

  本次展览围绕“大河奔腾、生生不息”主题,分为“金、木、水、火、土”五大板块,规划黄河流经九省区非遗展演展览、论坛、数字展映等,挖掘黄河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展现中华民族历史文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孙冬宁介绍,本次展览活动采取静态展览、动态展示、活态展演的方式,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山东传统手工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和交流,同时为民众献上一场精彩的文旅盛宴。

非遗传承人用“泥沟青花布印染技艺”制作的孔子画像。 吕妍 摄 非遗传承人用“泥沟青花布印染技艺”制作的孔子画像。 吕妍 摄

  “突出遗产保护,守好黄河文化根脉。”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在日前举行的山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山东将持续打好“黄河非遗保护组合拳”,在全省挖掘一批黄河流域非遗重点项目,培育黄河特色文化生态保护区,扶持带动性、示范性强的黄河非遗项目传承人,设立黄河非遗研究基地和教育传承实践基地,讲好黄河故事山东篇。

“黄河澄泥陶印”展现出浓厚的黄河文化。 吕妍 摄 “黄河澄泥陶印”展现出浓厚的黄河文化。 吕妍 摄

  山东省沿黄9市非遗资源丰富。据统计,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118项、省级非遗名录619项、市级2491项;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54名、省级249名、市级1342名。(完)

【编辑:朱延静】
28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