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11日电 (范玲玲)“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取向已不再适应时代需求,商业和资本的价值亟需重新定义。”老牛基金会理事长雷永胜近日在一场活动上说。
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2021创享盛典日前在线上举行,作为活动轮值主席,雷永胜强调,企业和投资机构要肩负起社会和环境责任,“这不仅关乎个人和机构的品牌与声誉,还关系着全人类的生存空间”。
对于资本如何促进全球绿色复苏与可持续发展,联合国项目事务署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资与创新司司长李楠说,资本如何流动到最需要帮助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其能源转型,这将决定全球气候行动的成败。
“中国原创性、独特性的探索,带给全球治理有益的启示。”李楠说:“让资本回归到生命的本源,对于构建未来社会的价值系统具有深远意义。我们需要用改革、重塑和创新的眼光来引领和利用现有的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
在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看来,“商业向善”分为三个层次,“不作恶、不骄横是底线,以人为本是核心,而造福社会是最高层次”。
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秦朔分析称,无论是商业向善还是公益慈善,都需要企业家具有远见、有专业主义、有价值观,也需要有社会责任。
在探讨“重塑商业与资本终极价值”的同时,一些与会者围绕“双碳”机遇各抒己见。其中,玛氏公司前首席经济学家布鲁诺·罗奇(Bruno Roche)表示,将“互惠”概念融入到商业模式中,不仅能产生社会效益,更能创造经济价值。
“外部宏观环境的大力支持,将大大推动私有部门在‘双碳’上的投资和执行力度。”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周浩建议,企业把ESG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来考量并建设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持续为股东和投资人带来最大的回报和价值。
不少与会者都认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孕育着大量技术创新、创业和投资机会。有人建议,通过互联网方式带动并激励大众实现个人减排。
2021创享盛典以“绿色复苏,共创共享”为主题。来自学术界、投资机构、平台机构、基金会、媒体的多元主体更在活动期间分享了运用商业模式进行的向善实践。
《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社长、《中国慈善家》社长吕振亚指出,当下,要成为更成功的投资人或更成功的企业家,需要把商业向善或者慈善战略考虑地更全面,摆到更重要的位置,而且贯彻始终。
“实践表明,社会企业是商业和资本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个非常好的工具。”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刘文奎说。
与会者表示,希望“十四五”期间通过社会企业和影响力投资的推动,让更多人和企业关注健康,让大众身体健康、生活富裕。
2021创享盛典全程安排手语直播,累计610万人次在线观看活动。(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