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解码”千年文明:农民考古技工双手拼接历史岁月

2021-12-08 10:03 中国新闻网   刘欢  阅读:239 

  中新网湖州12月7日电(施紫楠 吴建勋)初冬时节的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泗安镇七里亭遗址,空旷而又宁静。

  这里对于长兴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者梅亚龙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16年前,他作为考古技工在七里亭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考古发掘,当时出土石核、石片、刮削器等文物800多件。

  正是那一次考古,将浙江境内人类活动历史上溯百万年前。梅亚龙说,不是每一位考古人都能遇到这份幸运。

  2021年11月13日,当考古人员再次“唤醒”这处浙江最早人类活动遗址时,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浮出尘土。凭着20年野外考古的经验,梅亚龙断定这是一件特征明显的旧石器。

易晓玲忙着在考古工地上测量 吴建勋 摄 易晓玲忙着在考古工地上测量 吴建勋 摄

  今年快50岁的梅亚龙,并非考古科班出身。不过高中毕业后,他就接触到了考古这一行。2001年,他经介绍到天津历史博物馆考古队做帮手,“当时我也不太明白考古是啥,只是觉得很新奇。”

  挑土挖泥、勘探挖掘,希望和失望一次次交织。2002年,梅亚龙随武汉大学考古队辗转三峡地区考古,在湖北省巴东县旧县坪遗址发掘了保存完好的唐宋时期县城遗址。这次考古,还被评上了当年的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从此,梅亚龙与考古结下不解之缘。2003年,他应聘到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当考古技工;2007年,他的妻子易晓玲也被吸收进考古所;2013年,梅亚龙又被长兴博物馆作为特殊人才引进。

  田野考古十分辛苦,夏天顶着烈日暴晒,下到墓坑里剥剔器物,衣服里外湿透;冬天寒风凛冽,掀开覆在墓坑上结满冰花的薄膜,手指被冻得麻木僵冷。但梅亚龙夫妇却乐在其中。

梅亚龙和伙伴们在野外勘探 吴建勋 摄 梅亚龙和伙伴们在野外勘探 吴建勋 摄

  “天晴时,我们就下到探方里发掘;下雨了,我们就在室内清洗、修复器物。”既要下工地挖掘,也要做文物修复和绘图,经过锻炼,梅亚龙早已是工地上最富有“实战经验”的老技工。

  钻探、发掘、清理、修复、拓片……几乎所有的技术活,梅亚龙都能熟练掌握。20年来,他参与了无数次地下文物的发掘、抢救与保护,发掘过的大小墓葬达1000多座,经他之手修复的器物也有5000多件。

  平日里,他便喜欢一个人在博物馆内凝视一件件从地下抢救出来的文物,这是他独特的“进修”方式。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随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各地的文物考古发掘也日渐增多。

梅亚龙悉心辅导妻子易晓玲绘图 吴建勋 摄 梅亚龙悉心辅导妻子易晓玲绘图 吴建勋 摄

  考古技工不是考古专业出身,没有编制甚至没有学历,但日复一日积攒下娴熟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现场经验。很多轰动一时的考古发现,都是经他们的手一点一点“挖”出来的。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大大小小考古工地上,活跃着像梅亚龙夫妇这样的普通考古技工至少有5000多名。他们协助考古专家对古代遗迹进行调查、勘探、发掘、测绘、记录、整理,以及对文物进行保护、修复等工作,成为中国田野考古的主力军。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一旦失去就没有了。每一件文物都是解开未知世界的密码,我们的职责就是发现文物、保护文物,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每一处文化遗产。”梅亚龙说。(完)

【编辑:刘欢】
18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