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湘村中心村建设
整齐划一的小高楼,崭新平坦的水泥路,瓜果飘香的小菜园,休闲小憩的乘凉亭,清澈见底的荷塘水,崭新明亮的路灯杆……细数这两年农村的巨大变化,村民的脸上露出的灿烂笑容,正是我县以秀美乡村建设为抓手,使农村居民生活越来越好的有力折射。
卷山村建“三园”
“拆”是为了更好的“建”
在山峦叠翠之间,满满充盈着自然清新,在楼宇池塘之所,处处可见的干净整洁。沿着杨桥镇卷山村口慢慢往里,一派新式乡村的美妙光景映入眼帘。
“这变化真的太大了、太大了。”当记者行至一处问起村民觉得这几年农村有什么变化,“拆了‘三房’后,新建了屋子、新修了马路,塘水清了,菜园就在家门口,到处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村民黄长生爽朗笑道。
所谓拆“三房”中的“三房”指的是危旧房、违章房、空心房,建“三园”则是建花园、果园、菜园。乡村“颜值”上去了,才留着人。早在2018年3月,卷山村就以新农村建设为当前农村发展的第一要义,在全镇率先开展拆“三房”、建“三园”,一手牢牢巩固拆“三房”成果,一手奋力开创建“三园”格局。对拆除“三房”后的空地,以群众受益为出发点,根据规范有序、村容整洁、和谐宜居的要求,按照村庄建设规划进行开发利用或复绿改造,加之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机制为其“保驾护航”,此次“拆、建”中,卷山村“三房”拆除面积近28万平米,目前已建成“三园”3980平米。不止于此……潭湘村龙塘下、松山下等多个自然村也都早早热火朝天建起了“三园”,既有品种丰富的果园,又有建有景观廊亭、休闲广场的花园,还有每家每户房前屋后的小小菜园。
以“看得见山、望得到水、留得住乡愁”为打造原则,不推山、不填塘、不削坡、不砍树、不改路,因地制宜、顺势而建。同时,以本村、本地材料为主,充分利用好拆“三房”后的砖瓦、木料等废弃物。如建陂村利用废旧木料修建凉亭和围栏;社下村利用废弃砖瓦、木料修建篱笆和文化墙。
“我想给家乡出点力”
一方面,人居环境好了,信心强了,底气足了,群众的获得感更丰满了;另一方面,随着“渝郎回乡”工程的进一步匠心打造,自然引得人才倍集、凤凰归来。土生土长在潭湘村松山下自然村的林常青,早年外出闯荡,这几年他回到家乡投资了不少项目。在潭湘村,像林常青这样的反哺家乡的人还不少,“富美潭湘、精品村庄”的建设规划中,他们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这几年,“党建引领、乡贤示范、群众参与”的新农村建设热潮袭来,潭湘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高楼鳞次栉比,柏油路纵横交错,居住环境与城市相差无几。生活水平上去了,精神文化如何满足?大家希望村里也有个公园,劳作一天后可以到公园里转悠,消除疲劳、健体强身。因此,村委争资争策,乡贤出资出力,打造了一个森林公园、还有一个休闲广场。更有全省第一家村级商会——潭湘商会,在本村投资1000余万元打造了一个1000余亩的农业旅游休闲园。无独有偶,社下村乡贤捐助20万元资助村委开展拆“三房”、建“三园”。在提升潭湘、卷山两村精品村庄建设的基础上,综合打造浪里、湖坵、观光、湾里、社下等五村,以点带面,全面铺开,人人参与、家家收益、乡村振兴。目前,杨桥镇建“三园”面积达5.7万平方米,逐步实现139个自然村村村覆盖。
争艳春日,云霞焕彩,乡村一隅,广大群众用他们勤劳的双手,你一笔,我一划,共绘成画屏分宜、秀美乡村的“同心圆”。
来源 :央广网、杨桥镇
编辑:曾亚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