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线、勾线、放线、压梭子……在“中国夏布之乡”江西省分宜县,勤勉朴实的手工艺人在老式织布机上忙碌着,再经过植物晕染,织出薄如蝉翼、柔若罗娟的“锦绣”夏布,寄托着一代又一代分宜人的记忆。
如今,已经少有手艺人耗费偌大苦工在老式织布机上劳作,但另一种“织锦”却活跃在分宜县钤东街道。通过创新探索实施“党建+县城织锦人”社会治理项目,众多社区工作者、社工、社会组织成员等化身“织锦人”,以绣花般的精心、细心、巧心绣出高品质美好社区发展画卷,着力绘就文明、和谐、美丽的“锦绣钤东”。
实施“磨针”工程,搭好“织锦”平台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钤东街道人口愈发密集,结构复杂、流动性强、治理难度大,社区服务一时难以满足8.2万名社区居民的需求。
为让众多居民畅享高质量的社区服务,钤东街道根据社情、街情、民情,启动“党建+县城织锦人”项目,着力凝聚各方力量,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之所以用‘织锦’作为项目名字,主要是希望像制作优质夏布一样,发挥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提供高质量社区服务。”分宜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钤东街道党工委书记袁明华告诉记者。
“要想织好锦,磨针是第一步。”分宜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林志强认为,需用党建这根“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的“千条线”。钤东街道“精选磨刀石、下足磨砺功、锋利绣花针”,引导党员定期开展服务,当先锋、做示范。
小区改造、兴建门楼、管网架设……在松湖社区泗水北路小区,随处可见党员张七根的身影。
“这里是老旧小区,以前没有物业,到处乱搭乱建、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大家意见很大。”张七根说,作为一名“织锦人”,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变旧有面貌。
小区改造怎么改、居民有什么需求?张七根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征求144户居民的意见,并对居民需求进行了初步梳理。
根据梳理情况,钤东街道投入改造资金300多万元,着力完善围墙、门禁、摄像头等设施,实现人防、物防、技防一体,小区居民安全感显著提升。
“作为‘织锦人’,要主动作为参与社区治理,把大家共同的家园扮靓、扮美。”张七根说。
据袁明华介绍,为更好地发挥“党建+县城织锦人”社会治理项目作用,钤东街道搭建“织锦”平台,在街道建“织锦办”、社区建“织锦议事厅”、小区建“织锦服务站”,实现三级垂直管理,确保管理服务经线到底、纬线到边,这也是在“织绵”中为民办实事的治理实践。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钤东街道组织1500余名在职党员带头加入“织锦人”队伍,到社区一线值班值守。如今,在党组织的引领和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已有2000余名社区居民成为“织锦人”,参与应急值守、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
实施“彩线”工程,集聚“织锦”力量
精细的夏布来源于手艺人的娴熟劳作,更依赖于质量上乘、顺滑、挺括的苎麻线。“推进‘县城织锦人’项目,同样需要优质的‘彩线’。”林志强说。
林志强所说的“彩线”,指的是“党建+县城织锦人”社会治理项目中的“7+X”共议模式。“7”为7股“彩线”,分别代表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党员、居民、共建共治单位、社会组织、专业人士等7类固定力量,“X”为非固定力量。
听说街道启动了“党建+县城织锦人”社会治理项目,原驱动桥厂的下岗职工张桂林一直关注,并积极加入,成为一名“织锦人”。
张桂林居住的小区属于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老旧小区,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毁绿种菜等现象十分严重。街道将小区列为老旧小区改造对象后,张桂林乐开了花。她主动配合摸排小区内乱搭乱建现象,并逐家逐户上门做工作。在街道的支持下,经过居民的共同努力,小区改造工作顺利完成,旧貌换了新颜。
为更好地集聚“织锦”力量,街道“织锦办”、社区“织锦议事厅”、小区“织锦服务站”根据实际需求,发出“织锦令”,组织广大“织锦人”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清洁家园”和文化志愿服务等。同时,采取积分制,引导“县城织锦人”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在钤东街道“织锦积分榜”上,东湖金鼎小区居民袁娟是当之无愧的“榜首”。
袁娟与社区工作的结缘,始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那会儿,社区工作人员严重不足,急需补充。分宜县要求各单位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充实社区工作力量。袁娟便报了名,没想到一干就是几个月,主要做卡点值守、消毒消杀等工作。
深感社区工作的不易,袁娟到小区“织锦服务站”加入了“织锦人”队伍,发挥自己熟悉社区的优势,助力社区治理。
在与小区居民聊天时,袁娟发现,大家的关注点主要在小区环境上,觉得物业打扫不及时,有的地方脏乱差。可与物业工作人员沟通时,物业也很无奈:不少小区居民根本不交物业费,物业也没相应的资金来聘请充足的保洁人员。
在小区“织锦议事厅”,一位刚搬来的农村阿婆不明白:“自己住得好好的,干吗要交物业费?”袁娟慢慢解释:小区需要保洁打扫卫生,需要保安维护安全,还需要修理工维修设备,这些都需要开支。大家交了物业费,才能有好的服务。在深度参与中,袁娟成了社区事务的行家里手。
像袁娟这样,每次参加活动、提供服务可获得相应的积分。通过“积分商城”,积分可兑换为肥皂、洗衣液、米面油等生活物品或获得相应的商家优惠券。“看着积分榜上的积分,我觉得都是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结果。用积分兑换了3包洗衣粉、2瓶洗洁精、3块肥皂、2提抽纸。”袁娟说,在积分兑换时,有一种辛勤付出后收获的喜悦心情。
实施“织锦”工程,务求“织锦”实效
织夏布时,筘板好像是箅子,要一根一根把纱线入筘,所以有成语“丝丝入扣”。在钤东街道,“文明钤东、和谐钤东、美丽钤东”正在“丝丝入扣”中求得“织锦”实效。
今年以来,钤东街道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发动“县城织锦人”1.5万余人次,清理墙面小广告等13万平方米、清除垃圾上百吨……这一系列数字见证“县城织锦人”的努力与收获。
11月17日,记者联系矿建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夏候成时,他正在挨个单元楼宣传新冠疫苗加强针。谈起“党建+县城织锦人”社会治理项目带来的变化,夏候成感慨良多。
夏候成告诉记者,该社区原先是企业家属院,2006年企业依法破产后成立社区。可没了企业的支持,社区公园无人打理,不少人把这里当作“私留菜地”,挖水沟,盖厕所,施农家肥,味道常是“酸爽不可言”。
面对居民持续不断的吐槽和日益高涨的改造呼声,钤东街道“织锦办”和矿建社区合作,决定对菜地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建设环境优美的公园。
让夏候成没想到的是,在小区“织锦议事厅”,不少种菜的居民激烈反对:“菜地没了,平时还得买菜,要多花不少钱。”“现在有点菜地,种菜还能锻炼身体。”“这些菜绿油油的,看着挺喜人,都处理了多可惜!”
听到这些反对的声音,在社区工作了20年、有着丰富经验的夏候成并没有着急,他和众多“织锦人”一起劝说:“以前的公园多好,大家都挺怀念的。”“现在的公园坑坑洼洼,大家走在里面容易摔倒。”“咱们小区有1000多位老人,大家平时喜欢遛弯。可外面汽车多、不安全,公园改造后有个遛弯、休闲的好去处。”
慢慢地,劝导工作赢得了一部分种菜居民的认可。80多岁的老党员雷清生站了出来,不但主动清理自己种的菜地,还劝导邻居一起干。
经过1个多月的协商,绝大部分居民表示同意。在短短几天时间内,钤东街道“织锦办”和矿建社区铲除了60余亩菜地。同时,买来1000余株金丝楠木苗,组织街道、社区干部和居民一起植树。原本杂乱不堪的菜地变成干净整洁的休闲公园。
房前屋后绿树成荫,道路宽敞明亮,环境舒适宜人……在天工社区632处小区,看着如今的社区环境,不少社区居民笑得合不拢嘴。
这个20世纪80年代末由单位自筹自建的小区,房屋和基础设施老旧不说,电线、地下管网破损,不但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据袁明华介绍,钤东街道以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启动实施包括632处小区在内的15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老旧小区改造,关系到每家每户的切身利益。钤东街道组织“县城织锦人”上门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了解大家对改造的想法和建议。在一次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中,小区菜地、鸡舍等被清理,违建也得以顺利拆除。
经过一年的改造,小区面貌焕然一新,铺柏油路、通管网、安路灯、建停车场,让小区居民既有“面子”也有“里子”,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如今,在众多“县城织锦人”的努力下,钤东街道大街小巷焕然一新,一幅文明、和谐的美丽钤东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中国社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