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凡人歌丨武汉“孤岛”夫妇守湖20余年:把青春献给湖泊

2021-11-19 10:01 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陈文韬  阅读:505 

  夫妻当“岛主”这二十来年……

  他在湖中的吊脚楼上住了23年,跑步机是他唯一的娱乐……

  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的武湖,是世界自然基金会湿地自然保护区、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在这片4.6万亩水域上,一栋两层吊脚楼伫立在水中央——这是汪瑞雪和胡海英的家。

航拍武湖中的吊脚楼 郑子颜 摄 航拍武湖中的吊脚楼 郑子颜 摄

  近日,记者来到武湖及湖中的吊脚楼探访。

  从岸边抵达吊脚楼,需要乘坐约8分钟的快艇。

航拍武湖中的吊脚楼 郑子颜 摄 航拍武湖中的吊脚楼 郑子颜 摄 汪瑞雪(左)和同事驾驶快艇巡湖 郑子颜 摄 汪瑞雪(左)和同事驾驶快艇巡湖 郑子颜 摄

  汪瑞雪今年45岁,皮肤黝黑,是武湖巡湖队的4名队员之一。1996年,年轻的他来到武汉市武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担任巡湖员,当时条件艰苦,巡湖员只能“以船为家”,保护渔场资源。

  1998年,公司在武湖水域中为巡湖队建起一座吊脚楼,汪瑞雪在这里一住就是23年。2004年,他的妻子胡海英也来到吊脚楼,负责巡湖队的后勤工作。

汪瑞雪正在卧室纪录当天的巡湖情况 武一力 摄 汪瑞雪正在卧室纪录当天的巡湖情况 武一力 摄

  这座吊脚楼由12根承重柱支撑着,有一间厨房、一间卫生间、几间卧室,以及电视机、冰箱等简单的电器,一台摆放在角落里的跑步机显得格格不入。

四面邻水的吊脚楼 郑子颜 摄 四面邻水的吊脚楼 郑子颜 摄

  “吊脚楼里没有地方运动,所以我买了台跑步机,每天快走30分钟,就当散散步。”汪瑞雪说。他很少上岸,因为担心不法分子趁机偷钓。吊脚楼里信号不好,这台跑步机几乎成了汪瑞雪唯一的娱乐。

汪瑞雪举着望远镜巡湖 武一力 摄 汪瑞雪举着望远镜巡湖 武一力 摄

  2018年12月31日,武湖实施全面禁捕。巡湖队有了新的工作内容——禁捕值守、生态修复、湖面保洁。汪瑞雪越来越意识到,巡湖更多的是责任。

  他和队友们每天驾驶快艇,沿湖巡逻3-4次,每次至少花费3小时,查看是否有地笼、垃圾,是否有人电鱼、下丝网。即使是夜晚,每隔几小时也得巡湖

航拍巡湖 郑子颜 摄 航拍巡湖 郑子颜 摄

  不出船的时候,汪瑞雪会举着望远镜观察湖岸线,把当天的天气、风力、管控事项等记录在笔记本上。“这么多年我们没睡过一个整觉,有时9点巡湖,有时凌晨1、2点,时间不定,不能让偷钓者掌握巡湖规律。”汪瑞雪说。

  在武湖禁捕前,偷钓者较为猖獗,汪瑞雪被威胁过、被砖头砸过。如今,市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渐强,偷钓者大大减少,偶尔遇到了,汪瑞雪就劝道:“我们这里是黄颡鱼国家级保护区,禁止一切捕捞行为!

汪瑞雪和妻子胡海英 武一力 摄 汪瑞雪和妻子胡海英 武一力 摄

  说起家人,汪瑞雪坦言,因工作原因,只有周末才偶尔上岸看望孩子和老人,对他们很是亏欠,“孩子十六七岁了,只带她去恩施和宜昌旅游过一次。”

  说起武湖,汪瑞雪却很自豪。25年前的武湖,满是水草;如今,违法捕捞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水质维持在Ⅲ类水质。除了黄颡鱼,还有团头鲂、翘嘴鲌、中华鳖等多种水产种质资源。鱼儿时不时从碧波中跃起,成群的水鸟轻巧地掠过水面。

  四面临水的吊脚楼,宛若武湖中央一座渺小的“孤岛”。汪瑞雪和胡海英笑称它为“湖景房”,“像住在一幅画里”。他们回忆,有一年冬天湖面结冰了,阳光照射下的湖面熠熠闪光……

汪瑞雪妻子胡海英为家人准备午餐 武一力 摄 汪瑞雪妻子胡海英为家人准备午餐 武一力 摄

  “坚守20多年,把青春献给湖泊,是如此值得。”汪瑞雪说。

  作者:武一力

【编辑:陈文韬】
2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