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天路看变迁)求学与返乡 西藏边境村大学生“回到遥远的地方”
中新网阿里7月24日电 题:求学与返乡 西藏边境村大学生“回到遥远的地方”
中新网记者 杨程晨
正值大学暑假,格桑曲珍从哈尔滨回到阿里日土县,一边陪伴家人,一边为第二个学期做着准备。自小生活在藏北边境地区,外面的世界对这个腼腆的19岁藏族女孩而言,繁华得有些目不暇接。
即使才读完一年级,她似乎格外确定:“我学的是幼师,毕业后就想回村里当幼儿园老师。”
由3个组组成的热角村,2018年起才拥有自己的幼儿园,过去适龄儿童需到县里就读。如今2间幼儿园各自拥有2位由县教育局指派的教师。即便已有较大变化,在格桑曲珍看来,师资匮乏仍是家乡教育发展的障碍。
图为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热角村。 杨程晨 摄2020年春天,在拉萨读高中的格桑曲珍考上了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9月开学,她只身从中国的最西面前往东北继续求学。
师范专业免除学费让格桑曲珍的家庭仅需承担其生活及交通开销。在自治区外念大学,大一结束便可横跨祖国东西回家,阿里过去的大学生不敢奢望。
“(哈尔滨)天黑得很早,与在阿里相比,好像白天的时间变短了。”她说,东部省市有和自己想象类似的地方,更多的是大开眼界。周边同学对这位来自阿里的女生有许多好奇,一些提问让她意识到很多人向往西藏,但同时对这个“遥远的地方”了解不多。
这也让格桑曲珍更加坚定毕业后建设家乡的初衷,“尤其老师这个职业可以影响更多的人”。被问到热角村当务之急需要的改变是什么?“我想让每家每户都有自来水,每天都能洗上热水澡。”她回答。
格桑曲珍成长的村庄位于阿里西北部,距离日土县城约60公里、背靠班公湖,以种植班公柳在西藏闻名。村里以此成立苗圃合作社,大范围养殖这一在高寒戈壁也能顽强生长的乔木植物。
村篮球场旁的一片班公柳灌木丛,在高原的夏季更显茂密。格桑曲珍指着前方对中新网记者说,远眺的风景百看不腻,这里是她在村子里最喜欢的去处。
格桑曲珍与村里的朋友们见证着苗圃园规模不断壮大,曾经低矮的班公柳茁壮生长。年轻人们如今的想法不谋而合,格桑曲珍透露,与在各地读书的同学聊天,发现大家都希望学有所成后服务家乡,很多人还表示愿意毕业后直接回村工作。
据介绍,热角村的户籍人口有640多人,其中与格桑曲珍一样的在读大学生有37名。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蔡勇对记者说,对年轻人见过世面、想继续出外打拼的想法能理解,但家乡的建设同样离不开年轻人。(完)
【编辑:朱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