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人民日报看江西|跟着记者探非遗:“夏布绣”是个什么绣?

2024-08-24 17:42  阅读:66 

夏布绣非遗传承人张小红——

以绣针为笔 绘布上山水(工匠绝活)

本报记者 王 丹《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1日 第 06 版)

戳视频,看“夏布绣”是个什么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小红指导渝水区仙来学校的小学生学习夏布刺绣。赵春亮 摄

夏布绣《井冈朝晖》2022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的“2022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大会‘中鼎杯’创意设计作品大赛”金奖。

【绝活看点】

张小红,国家级非遗项目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她以针线代笔墨,创新6种针法,获得专利、版权200余项,让具有传统意蕴的山水国画在夏布上焕发新的活力,作品古朴澹逸、清俊雅致。

飞针、挑线、顶托……66岁的张小红(见图一右一,赵春亮摄),坐在绷架前,比对着名家山水画,一面看,一面绣,揣摩如何让画中景致复现在一块夏布上。

张小红是江西九江瑞昌人,从小就喜欢剪纸、刺绣、编织等手工艺。2002年起,她开始专注刺绣技艺,走访江西各地,学习了解夏布和夏布绣的发展与特点。夏布质地粗硬,向来不是艺术刺绣常用的材料。张小红介绍,宜春等地有夏布刺绣的传统,但多为实用性强的民间刺绣,比如帽子、围嘴、鞋垫等。随着时代发展,这类手工活计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夏布绣这一传统手工艺也越来越少见。她想:“能不能以山水入夏布,以绣线作墨笔,把夏布绣做成艺术刺绣。”

江西省新余市国家级非遗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张小红进行夏布绣作品创作。赵春亮 摄影

由于夏布质地粗硬,刺绣时手指常常被针扎伤,而且画面起伏不平,无法达到艺术刺绣的效果。于是,张小红努力寻找让夏布软化的方法。有人建议使用药水,但会降低纤维寿命;张小红尝试过热水浸泡,没想到布料变成棉白状。经过反复试验,张小红终于发现一些诀窍:譬如在晒麻过程中,用淘米水反复淘洗晾晒;浸泡时,加以轻轻捶打;选材时,野麻优于家麻……

夏布绣《丽人行》2008年获首届中国(江西)旅游工艺美术作品设计(创作)大赛银奖

一面改良夏布,一面精研绣功。如今,张小红创新6种夏布绣针法,获得专利、版权200余项。张小红说,她希望能做到“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但这极为不易——看似一笔,其实可能需要成百上千针。比如国画中的皴笔,是画山石等纹路时常用的笔法,张小红研究出了长短相间的针法,以表现纹路的虚实之感;又如国画中的茅棚、草丛,需要表现其明暗枯润,张小红用同样色系中两种深浅不同的绣线,形成自然的明暗对比……“要用创新的针法,表达出山水画的写意传神。所以,夏布绣的传承创新不只体现在布料上,更体现在题材、技法、风格上。”张小红说。

2009年夏布绣《清明上河图》(全卷)获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2009年,张小红带着5名绣娘,耗时近1年,运用20多种针法,以夏布绣生动复现了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图中人物神情各异,栩栩如生,获得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夏布绣《匡庐图》2014年第三届江西省工艺美术“杜鹃奖”评比活动铜奖。

2014年,张小红筹建了一家非营利性民办博物馆——夏布绣博物馆。博物馆坚持全年免费开放,张小红常常“身兼多职”——布展人、搬运工、刺绣工、讲解员……近年来,张小红免费培训上万人,以各种方式带动了3000余人就业创业。与此同时,团队还开展了非遗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夏布绣、了解张小红的创新技法。“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参与进来,在传承创新和传播推广中,把传统技艺发扬光大。”张小红说。

34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