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早晨起床似乎变得也越来越难,睡醒了总想赖一会儿床。为什么天气越冷,我们就越不想起床呢?
这事还真不是因为懒,反而是人类祖先留下的高级保命本领。
天冷想赖床
是身体在保护自己
光照和温度对我们睡眠的节律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做褪黑素的物质,它就像是“睡眠开关”,能够促进睡眠并延长睡眠时间。
而这个“开关”受到光照的调节,清晨的阳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告诉大脑现在是白天,该起床了。在寒冷的冬天,太阳出来得晚,褪黑素持续分泌,容易让人感到困倦,醒不过来。
此外,天气太冷时,睡眠质量会下降。如果想拥有高质量的睡眠,人和床之间形成的小气候的温度一般需要维持在 32~34°C 左右,然而,在冬天寒冷的天气里,这种理想的睡眠环境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人不容易睡得安稳。
而且天气寒冷时,人们喜欢冲一个暖暖的热水澡让身体暖和起来再睡觉,但是过热的温度却反而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让人更难入睡。天冷睡不好,自然也就导致了白天的醒不来。
另外,苏醒的过程也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入睡的过程中核心体温逐渐下降,开始苏醒时,核心温度需要缓慢恢复。当天气变冷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使核心体温的恢复,把人从睡眠状态中唤醒。
总结一下:天冷不想起床,不是因为懒,而是身体在适应环境,需要更长的时间去苏醒过来。这时不妨耐心等一会儿再起床,让身体先“开机”。
图源:unplash
天冷想赖床
是人类祖先留下的保命本领
作为恒温动物,人类有感到最适宜的温度区间,一夜的睡眠让被窝里的温度温暖又舒适,但被窝外却是寒气袭人。寒冷意味着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但如果继续躺在床上就可以保持体温。
这时,刻进基因里的节能机制让人倾向于选择呆在温暖的被窝里,这种机制来自于住在山洞中恐惧饥寒的祖先们的经验,即尽可能地保存能量,并保护身体免受寒冷的伤害。
另外,天气寒冷时,为了维持体温,血液的流速变慢,早晨刚醒来时常常肢体僵硬不灵活,这样的不适感让人更加不愿意动起来。
除了以上两点,还有一种时常被忽视的原因,随着气温降低,身体和情绪也似乎跟着进入了“冬季模式”,这时大脑可能会患上一场“情绪感冒”,即季节性抑郁症。
这是一种由寒冷天气引起的情绪低落、焦虑和疲劳的状态,具体表现为白天常常感觉像是被一只沉重的被子包裹住,昏昏欲睡、缺乏精力和困倦,晚上睡得更久,早上很难打起精神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
适当赖床
真的能保护心脑健康
当室内温度较低时,人蜷缩在被子里进入睡眠状态后,头面部会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这种只有面部的冷刺激(冷脸测试,cold face test)会增加心脏副交感神经活动,诱发心动过缓。这时如果迅速从睡眠中唤醒进入兴奋状态,血管应激迅速收缩,心脏需要加大负荷来保持血液循环,容易出现头晕、心悸、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引发心血管疾病。适当赖床可以给身体足够的时间适应室内外的温度差异,减少对心脏和大脑的负担。
医生们也会建议天冷的时候坚持“221”起床原则,即睁开眼后先在床上躺 2 分钟,起来后坐 2 分钟,坐到床边等 1 分钟再站起来活动,给血管和心脏一个缓冲时间。
此外,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闹钟响起后再小睡一会儿的人,大脑会更加年轻。尤其对于爱熬夜或不午休的人来说,早晨适当“贪睡”,可以改善认知,减少疲倦感,让情绪状态更加积极。
所以,如果在冬天早晨挣扎着不想起床,那就适当听从身体的感受,赖一会儿床,缓缓精神再起吧!这是人类祖先留给我们的高级本领,真的对身体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