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亚林中心攻克沙氏鹿茸草自然条件下萌发率低技术难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原创 2024-06-26 09:49 新余日报、分宜县融媒体中心  阅读:126 

经过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专家不懈努力,近期,该中心一举攻克了困扰我国多年的沙氏鹿茸草自然条件下萌发率低的技术难题,在分宜成功实现工厂化生产,该成果经过专家委员会讨论后一致认为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沙氏鹿茸草具有抑菌、抗炎和抗病毒等生物学活性,开发应用前景广阔。因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极低、人工繁育和栽培技术尚不成熟,再加上长期的野生资源的掠夺式采挖,导致市场供需矛盾日益严峻。自2017年起,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专家就开始进行沙氏鹿茸草资源收集、组培快繁及轻基质容器苗精细化培育关键技术研究攻关。

在亚林中心林下经济组培室,只见一罐罐培养瓶里,孕育着一株株沙氏鹿茸草种苗。在这个24℃的恒温室里,一个月的时间,沙氏鹿茸草一个茎段即可诱导2—4根5—6厘米高的无菌芽。

据亚林中心林下经济研究室高级工程师李峰卿介绍,通过组培的方式,经过激素处理、无菌培养,使沙氏鹿茸草萌发率达到95%—100%。

李峰卿所在的亚林中心林下经济创新团队,自2017年就开展沙氏鹿茸草研究,先后收集了5省21个种源358个单株,通过无菌萌发解决了种子休眠问题,首次建立了沙氏鹿茸草高效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创建了瓶外生根新方法,形成了轻基质组培容器苗培育技术。

李峰卿介绍,目前,沙氏鹿茸草实际上不是以种子来进行繁殖,是取外植体茎段来进行无菌培养,组培是一个呈指数增长的状态,假设今天有1瓶,下个月就可以达到10—14瓶。

目前,该中心已建成年产组培容器苗20万株以上的中试生产线,已培育60余万株容器苗,可使鹿茸草组培苗在我国实现规模化培育和种植。通过比较低效林下不同栽培区域、不同栽培方式的沙氏鹿茸草仿生栽培效果和药用活性成分含量,筛选出马尾松林缘区—沙氏鹿茸草为最优的林下仿生栽培模式,是国内首家突破沙氏鹿茸草组培快繁技术并达到产业水平、解决人工移栽成活困难等技术瓶颈的研究中心。

李峰卿说:“现在沙氏鹿茸草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已经非常成熟,年产可达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但是仿野生栽培的移栽成活率比较低。今年,我们在山下林场通过安装简单设施,如喷灌等,进行仿野生栽培,力争在今年突破仿野生栽培技术体系难题。”

来源:新余日报记者/王瑶、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喻少慧 舒达

74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