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金红切制的白芍薄如纸
樟树市被誉为中国药都,是我国主要的药材集散地和加工炮制的发祥地之一。作为全国中药炮制的主要流派,“樟树药工”遵循“制虽繁、不惜工”的祖训,不论炒、浸、泡、制或烘、晒、切、藏,均独树一帜,并逐渐积淀起特有的“樟帮文化”。然而,想要真正达到“薄如纸、吹得起、断面齐、造型美”的境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以丁金红为代表的“樟树药工”为此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汗水和艰辛。
3月13日,樟树市庆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片繁忙。像往常一样,丁金红一丝不苟地切制中药材白芍。短短10分钟,一段3.3厘米的白芍,丁金红竟然切出了360片,且片片完整,薄如蝉翼、匀称平滑。经过现场测量,白芍片的厚度只有0.1毫米,仅为1枚硬币的二十分之一。丁金红的绝技,让在场的记者叹为观止。
46岁的丁金红,手上长满硬茧。这些老茧,写满了她一路走来的艰辛。自小受中医外祖父的影响和熏陶,丁金红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业余时间跟着外祖父识药学药采药切药,本以为只是年少时的闲暇之乐,未曾想这却成了她受益一生的技艺。
2004年,得知庆仁公司开办樟帮传统手工炮制传承班,丁金红主动报名。因手工切制不同于机器切制,学员手上经常磨起泡、结出茧、擦出伤。“特别是炮制‘砂烫鸡内金’,要冒着300摄氏度的高温工作;制作‘水泛丸’则需要上千次打磨,双手持匾不停转动近1个小时。”丁金红的师傅、庆仁公司副总经理张小波始料未及的是,很多人吃不了这份苦,陆续退出了传承班,只有丁金红等少数几个女学员坚持下来。
“白芍飞上天、木通不见边、陈皮一条线、半夏鱼鳞片、肉桂薄肚片、黄柏骨牌片、甘草柳叶片……”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传统炮制技艺,逐渐被丁金红所掌握,她也开始在各项大赛中崭露头角。
2018年,丁金红获樟树市首届中医药行业职工技能比武大赛一等奖;2019年,在江西省“振兴杯”中医药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被授予“江西省技术能手”称号;2021年,获评第二届“宜春工匠”;2022年,被评为全国新星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
张小波介绍,早在2014年,樟树中药炮制技艺就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制作的每一个过程和每一道工序,包括鉴别、抖择、贮藏、切制和炮炙等,都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独特的传统秘法。近年来,随着从业人员逐渐增多,丁金红等一批技术精湛的药工异军突起,展现了“樟树药工”新风采。
如今,已是庆仁公司生产部副部长兼樟帮中药炮制技艺传承班副班长的丁金红,每年培训江西农业工程学院三个班的部分学生,传承班学员达77人。丁金红表示,药工人数持续增多,得益于樟树市委、市政府多措并举招才引智,着力培育新老药工,让“樟树药工”成为响当当的特色劳务品牌。
樟树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小江表示,近几年,该市出台系列政策,大力支持樟帮传统炮制技艺师承教育,通过举办考核大赛,确定樟帮传统中药炮制药工名单,对老药工每人每月补贴1800元、学徒工1200元,补贴人数由39人发展到768人,兑现奖励补贴逾3200万元。
与此同时,该市中医药企业引进大专以上学历人才962人,人才就业后缴纳“五险”,个人应缴部分由政府全额补贴,连补三年,政府可在城区优先安排人才子女入学,在樟树购买商品房最高补贴70万元,以此壮大“樟树药工”劳务品牌,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强化了人才支撑。
“作为全国新星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为‘樟树药工’代言,我倍感荣幸。我们‘樟树药工’将继续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丁金红如是说。(记者 付 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