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镇中村村距分宜县城20公里,共有村民504户1923人,其中常住人口200户420人。近年来,中村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各项工作持续向好,从过去的“内忧外患”村,变成了全县先进村,全镇综合排名更是从年年倒数变成近两年的名列前茅,村集体经济从几万元增长到50余万元,先后获评“省级卫生村”“一老一小幸福院”省级示范点,在乡村振兴路上已经跑进全县第一方阵。
建强基层组织,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此前该村因“两委”干部关系不和及信访陈年积案,乡贤避而远之、外界印象差,各项工作都难以推进,更是在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被列入软弱涣散党组织。对此,该村采取规范“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主题党日”等制度,修订村规民约、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持续开展先锋创绩、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落实村干部坐班制等方式祛除软弱涣散“病灶”,村党组织战斗力更强了,党员队伍素质也明显提高了。比如村里水渠由于年久失修、堵塞严重,影响了上千亩农田灌溉,村民生产生活无法得到保障。在缺乏资金和青壮年劳动力的情况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利用节假日组织二十余名党员开展水渠清理,确保农田正常灌溉。水渠疏通了,水流畅通了,村民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壮大集体经济,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中村村地理位置较偏且三面环山,和外界只有一条县道相连,产业主要以水稻等传统农作物为主,附加值不高、收入较低。为破解发展难题,村委坚持“内外”兼修,统筹利用各类资源,助推产业发展。一方面,利用现有资源修好“内功”。2021年之前,由于村民对于种植芋子是否增收增产持怀疑态度,导致流转的土地只有几十亩,随着芋子亩产量的提升,村委积极推动土地流转,中村村芋田规模从2018年的20余亩发展到今年的800余亩,亩产量增产近1500斤,红芽芋子基地正朝着“优质、集中、连片”目标迈进。另一方面,挖掘潜在资源提升“外功”。积极奔赴上饶学习红芽芋子种植管理技术,特邀2名技术人员驻村指导,由村委和企业合作种植红芽芋子,每亩增收近4500元;引回乡贤承包经营农产品烘干厂制小山笋干,“人放天养”水库鱼2万尾。目前中村村已形成了以红芽芋子与雪里蕻轮作基地为主,农产品烘干厂和水库养鱼为辅的“一主两副”产业格局。这些产业的发展,为村里带来了50余万的集体收入,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在家老人年收入破万。村民腰包鼓了,心里才更踏实。
凝聚治理合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流传在中村村的“六把大锁”的故事,便是其干群关系的体现。往年春节、清明期间,石虎尾与南边两个村小组总会因山林划分发生纠纷,数十名村民聚众对峙,甚至发生口角推搡,周边群众的安全感急剧下降,甚至有部分群众因不满村“两委”工作,便把村委大门锁上六把锁,门易锁、结难解。为此,村委坚持聚民力促治理这一路径,依托“融宜治”模式,实行网格化管理,由网格员联系纠纷两边,了解事情详细经过,发生纠纷的原因,点透问题,化解矛盾,最终成功解决这起纠纷。截至目前,村里已经组建了一支以无职党员、村民小组长、“五老”人员等为主力的网格员队伍,通过网格收集群众诉求12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34件,为村民解决诉求86件,累计为村民办理好事实事100余件;组建“无职党员”“巾帼妇女”等志愿服务队,宣传新村规民约、法规政策,为村民提供法治、德治、自治服务,评选及宣传村级文明户24户,身边好人6位。通过不断树立典型,引导村民争当榜样,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基层治理良好氛围。